社交软件“造黄谣”引流 28人落网!这些视频可能你也见过→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社交软件“造黄谣”引流 28人落网!这些视频可能你也见过→
2024-11-30 20:37
小恐龙蜘蛛池【XKLZZC798FLYU】

  网络消息纷繁复杂,有时会让人很难辨别真假。如果您刷到了这样一些视频:

  “男子身高160却同时交往多名女性,女友甚至倒贴百万养他……”

  “男子初中学历冒充富二代,同时交往20多名女性……”

  您是会果断划走,还是会出于好奇看完?有人会抱着猎奇心态看看这些视频,殊不知正落入对方的圈套。这些视频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视频内容劲爆夺人眼球

  背后有何秘密

  一些视频标题乍一看相当“炸裂”,甚至突破伦理,视频中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露脸、但是诱惑性强的画面。在一短视频账号中,充斥着大量此类低俗内容,多达上百个,有些视频还获得了百余个点赞。

  点开其中一条高赞视频,可以看到内容为一女子不慎落河后,要求男网友脱衣服下河救她。画面中,一名女子站在没过膝盖的河中,穿着暴露,用手攥起衣服将水拧干。在评论区内,网友纷纷调侃,有人说这名男网友“凭实力单身”,有人说这个视频是故意摆拍的,也有人跃跃欲试,留下评论说:“我来”。

  类似这样的短视频账号并不少见,很多家网络平台上都有。在另一个网络平台上,一个名为“咖喱看点”的账号也发布过上百条类似的低俗内容。

  视频内容真实性存疑

  发布者移花接木剪辑

  仔细分析其中一段视频可以发现,视频标注了声音来源为一位李女士,虽然画面给这名女子进行了模糊化处理,但通过观察,仍然可以辨别出画面中的女子与所谓的声音来源,声画并不同步。

  与这条视频同标题的另一视频,两个视频中,李女士的声音一样、视频内容一样、视频节奏也一样,只有画面中两个“李女士”和“丁某”的样子不同,如此看来,这只是发布者移花接木的剪辑操作。结合视频的全部内容来看,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这些账号为什么会发布这样的低俗内容呢?在视频的结尾,出现了一些端倪,画面出现了一张表格,上面写着的信息注明了编号、城市、认识渠道以及从事行业,似乎正是这个“丁某”交往过的女性名单。其中,认识渠道一栏中,多次出现了一款社交软件的名字。

  在之前“女子落水”的视频中,被“采访”的王先生也说,自己和落水女子是在这款社交软件上认识的。

  造谣视频为何大肆传播

  不久前,河南郑州警方侦破的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民警 韩风泽: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很多自媒体账号在频繁发布涉及郑州的一些低俗信息,包括“外卖员多次出轨”“保安出轨”之类的。

  本是个人生活作风问题,为什么会被人发在网上?而且事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康家瑞:在我们取证获得了大量视频素材之后,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会把同一个脚本配上不同的视频内容,来进行发布。标注的地点一般都是一些网红热门城市,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同一时期、同一个事发生在全国这么多地方,让我们对视频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民警 韩风泽:这个事情网上发布关注度非常高,但是好像当地人都没有听说过,我们再去让属地核实,他们也没有发现此类情况,所以感觉可能是一个虚假信息。

  经过对此类视频的大量搜集和比对,民警发现了这背后隐藏的玄机。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康家瑞:他们视频大部分都为“标题党”,让人进去一眼就被内容吸引看下去,一般都是在视频的中间一小部分的时间,有意无意展现出来App。

  批量造谣 实为推广软件

  经警方查证,在这些极其“标题党”的视频中,每一条都提及了这一软件:

  有的视频是通过第一人称来表述,像传授经验似的,说自己是在这款软件上约见女性的;

  有的视频是在条幅上遮遮掩掩出现软件名字;

  有的视频则是以公布记录、表格等方式,写明男子结交多名女子的渠道和方式,其中,这款社交软件占据了相当多的篇幅。

  根据相关证据,警方分析认为,网上突然出现的这些造谣信息,真实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推广这款软件。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康家瑞: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家觉得可以通过“他趣”App去找异性发生关系。我们查到了大量发布这些虚假视频的网民的社交账号,又对这些社交账号实名筛查,再归类分析,发现这些账号都是以公司或者团队的形式来进行视频制作的。

  上家提供剪辑模板

  底层代理拼凑造谣视频

  在掌握确凿证据后,郑州警方对多个团伙同步展开抓捕。

  据警方了解,犯罪嫌疑人管某是这家传媒公司的老板,他招募了多名员工参与制作这些造谣推广视频。管某说,他的“上家”会提供这些视频的剪辑模板,其中包含文案和标题位置等,管某等人对视频里的文字无需修改,只要把视频里的画面替换一下,就算制作完成了。

  民警了解到,为了维护账号,除了发布这些造谣推广的视频之外,管某等人也会在账号内发布一些搞笑、萌宠等其他类型视频。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案件侦办大队中队长张荔锋介绍,发其他这些视频的目的就是为了养这个传播号。

  由于这些造谣推广视频的画面很多是管某等人从网上自行下载的,所以在视频里,他们往往会标注上“网友投稿 侵权请联系”等相关字样。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 洪建涛:自己拍摄素材成本非常高,如果从网上去下载,成本是非常低的。他认为只要打上几句话,起到一个免责的作用,同时这句话让人看起来更真,是真实的投稿、真实的爆料,通过这种模式让大家更容易信以为真。

  造谣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

  中间商赚差价

  警方了解到,管某等人会将审核通过的这些造谣视频发布在多个视频平台上进行推广,管某与其上线以每1000播放量0.8元的价格达成协议,之后又以每1000播放量0.4元的价格给员工结算提成,自己作为中间商赚取差价。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康家瑞:他们不会做特别爆款的视频,因为一旦做成爆款视频的话,就会直接把背后的公司推到大众面前,这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有风险的事。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视频在短期内小火一下,让“他趣”App的下载量有所增加。

  经警方查证,管某公司掌管的视频账号有165个,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个犯罪团伙所编造传播的造谣视频数量高达140万条,视频播放量更是高达2.5亿余次。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案件侦办大队中队长 张荔锋:管某是属于这个链条的最底层的代理,该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制作和发布虚假新闻素材。

  团伙层级复杂

  涉及人员众多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伙人层级复杂,像管某这种成立了专门的传媒公司或团队的,就有十余个,涉及人员众多。那这款软件公司到底知不知情呢?警方经过调查,目前已经抓获一名“上线”,是这家软件公司的管理人员。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康家瑞:这些传媒工作室往上,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有中层来进行统一分发任务指令,中层再往上又有高层给中层发放指令和任务。侦查发现,我们发现这些视频的资金都是在“他趣”公司任职的员工黄某海统一发放的。

  经警方调查,黄某海是负责这一造谣推广项目的核心人员之一。

  在本案中:

  黄某海等人以每1000播放量3至5元的价格招募冯某卿等8个代理商;

  冯某卿等人除自己工作室承接、制作视频之外,又以每1000播放量1.5至2元的价格招募了郑某等人承担任务;

  郑某认为其中利益可观,还可以找分包,之后又以更低的价格,也就是每1000播放量0.8元,承包给了管某等多个工作室。

  就这样,一个为软件推广进行造谣引流的产业链就此形成。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 洪建涛:是“他趣”公司自己在做,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这样的部门,还专门招募了一个创意小组,负责绞尽脑汁编造这些吸引眼球的,看似真实又能为“他趣”引流的文案创意,之后下发给代理商,让代理商去制作这种视频,投放到各个平台上引流。

  经警方查实,为推广此类造谣引流视频,短短3年时间,这家软件公司已累计支付费用最少1500万元,初步估算,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次。

  目前,郑州警方已对黄某海等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为何选择造谣为软件引流

  黄某海作为负责这一造谣推广项目的核心人员,为什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为软件引流呢?

  犯罪嫌疑人 黄某海:一开始是有一个新闻,一个男生把女生的信息做成了一个表格,表格里面包含了很多女性的信息,包括职业以及是从哪个渠道认识的,里面有很多“他趣”,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内容其实能够吸引新用户下载。

  据黄某海说,他们是在一则不知真假的桃色信息中受到了启发。2021年以来,他们以“造黄谣”的方式大肆推广这款软件,用所谓的“知情人士爆料”或者低俗擦边的画面,再配上令人瞠目的文字,将这款软件以这样的方式推到了大众面前。

  犯罪嫌疑人 黄某海:我们内部是叫它内容营销,就是通过非挂链的形式来吸引用户下载。常规的用户下载,应该是有一个下载链接,点击之后,一步一步地下载。非挂链的形式是,某个内容激发了用户的兴趣,用户自动地去搜索,然后下载,这两个实现路径不一样。

  在黄某海等人看来,常规的推广方式比较生硬,很难被一些受众接受,而编造虚假事件的成本很低,在其中植入软件名字,是一种“软广”,投入少,收益却很高。

  犯罪嫌疑人 黄某海:用户看到这个新闻联想到什么,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郑州市公安局航空港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 洪建涛:他的目标是让大家认为,这个软件可以交到很多异性,这些异性可能比较开放,非常容易达到自己艳遇的需求,有很大的误导性。

  既消耗公众信任还触及法律红线

  为了推广而使用造谣的方式,迷惑性强,不仅消耗了公众信任,还触及法律红线。犯罪嫌疑人认为这种宣传手段是一种“软广”,从法律视角来看,这样所谓的“软广”边界在哪呢?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现在好多“软文广告”,所谓的“软广”,就是让消费者并不知道这是广告,让别人的接受心态,并不认为它是广告的情况之下点击进去,这样的话它成功下载和成功使用的可能性要比硬推的广告、标记为广告要成功率高得多。

  朱巍介绍,按照现在的互联网广告管理规定的明确规定,只要涉及广告,不管“硬广”还是“软广”,都必须要标记为广告。如果没有标明,就是违法广告。不能打着“新闻报道”的旗号,表现一个虚假的内容。所以它既违反了广告法律规定,也违反了内容真实性和内容安全的底线的规定,所以它是个双向违规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10月31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同城版块信息内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提出重点整治5类突出问题:

  散播网络戾气

  制造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呈现色情低俗信息

  为同城违法活动引流

  提供网络水军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这种推广方式看似短时间内会吸引很多流量,一旦被发现,或者像这个事件,已经被公安机关立案了,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假设说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应用、比较方便的软件,这么一来,我觉得它这个品牌形象在公众印象当中就应当是一落千丈。

  视频真实性极其关键

  平台监管不可缺位

  在这一案件中,低俗造谣视频被大肆传播,直至目前,仍可以在一些视频平台搜索到涉案视频。平台的监管也不可缺位。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这种擦边的东西只是为了吸引流量,就去恶搞,本身也是违反多部法律规定的。平台应该是要进行审核的,到底是新闻、演绎的作品,还是广告。如果是广告要进行标记,没有进行相关的标记,违反了广告法律所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可能很多人用猎奇的心态点进去了,实际也侵害了消费者和公众的知情权。

  造谣视频变相引流

  扭曲价值观

  专家介绍,犯罪嫌疑人编造这些离奇故事来变相推广引流,可能会让观看者对某些行为产生错误的认知,这些内容往往呈现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正常的关系和社交方式产生怀疑。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伤害也更大。 【编辑:刘阳禾】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