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流失的睡眠能否回流?_小恐龙蜘蛛池
关闭引导
智能时代:流失的睡眠能否回流?
2024-11-25 08:16
小恐龙蜘蛛池

  中新网温州11月20日电 (张益聪)“人的一生中,大约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可以说睡眠就是人的‘第二生命’。”20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揭牌仪式暨脑科学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会长、温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俊秀发言称,近十年来,中国民众的平均睡眠时间减少了1小时左右。

  那么,在智能时代的当下,民众逐年流失的睡眠能否回流?

大会现场。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供图

  睡眠流向何处?

  本次大会同期发布了《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除了医学研究方面,睡眠休憩水平直接反映了个人生活水平,并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那么,流失的睡眠去向何处呢?

  回顾2021年至2023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阶段性关注了社会变迁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围绕员工996、中小学生教育压力等社会问题,探讨了睡眠不平等现象;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研讨了“AI将实现劳动解放,还是加剧社会竞争”的辩证关系,并尝试提出了睡眠提质的智能化方案。

  进入2024年,如何系统性、体系化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健康成为新议题。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民众的睡眠问题持续加剧。”王俊秀表示,根据2023年统计,以6000余人的长期睡眠数据为观察研究的本底参数,构建睡眠指数的体系模型,进而抓取数据趋势,并最终推导出了初步结论。

  结论是,在一天之中,人们使用互联网、数字产品的时间占比越高,睡眠时间越短、质量越低。

大会现场。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供图

  原罪到底是什么?

  根据《2024年中国睡眠研究报告》内容,睡眠质量与持续时间直接与脑健康、心理健康切实相关。那么,导致睡眠流失的原罪真的是互联网数字化吗?

  以数字经济大省浙江为例,数字经济发展伴随着民众注意力向互联网、数字化转移的过程,并通过快速触达、迅捷响应、高频互动等模式,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然而,程序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因数字经济而诞生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因互联网数字化被困在算法里,归根结底是行业规范的缺失。

  “工作、学习离不开互联网数字化,业余离不开手机、平板、电脑,哪怕是我,每天睡觉前也离不开刷手机。”王俊秀坦言,除了行业规范,睡眠的个人习惯与自我意识,决定了睡眠健康的走向。

  有意思的是,通过上述睡眠指数模型得出,近年来,民众的睡眠意识持续提升。尤其是午睡习惯,已经成为睡眠健康的“中国模式”,并能有效改善日间功能、夜晚睡眠质量,以及节律稳定性。

  智能化如何作答?

  AI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当下,在拥抱互联网数字化的同时,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那么,面对睡眠健康问题,智能化如何作答?

  “长期以来,睡眠健康领域缺乏产业化体系,因此很难与民众有效、广泛链接,而智能化也许是个良好的开头。”在王俊秀看来,体系化推进睡眠健康建设过程中,物联网家居、环境类助眠产品、睡眠监测智能手表等都大有可为。

  调查显示,多数民众愿意使用手机助眠APP,四成以上民众接受使用小型、助眠环境类产品,而随着消费者开始接受智能化助眠产品,互联网数字经济又成为睡眠健康产业化的有效推动者。譬如,网购助眠蒸汽眼罩、技术赋能智能床垫、网络兴起白噪音助眠直播间……

  当前,智能时代初现端倪,AI人工智能还处于生成式发展阶段,未来,在该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究竟是加剧社会竞争,还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解放劳动者,仍需要时间验证。(完)

【编辑:付子豪】
浏览量:
@新花城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